查看原文
其他

陈梦玲 孟凯 | 汉语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及二语测试与教学

陈梦玲 孟凯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4-09-04

提  要:新兴颜色词丰富多样的词法模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词义识解,如没有颜色属性的抽象概念“原力”,其颜色义的识解对汉语母语者和二语者都较难。本文分析了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三个领域860个新兴颜色词的三级10种词法模式,据此对新兴颜色词的二语词义识解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汉语二语者和母语者一、二级词法模式的识解序列相同,10种具体词法模式的识解序列则有同有异,同大于异。最后,本文对包括新兴颜色词在内的新词的词义识解和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兴颜色词;词法模式;词义识解;汉语二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配色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们有更精细描述颜色之间细微差别的需求,新兴颜色词也应运而生,尤其在对颜色较为敏感的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等领域。新兴颜色词已引起学界关注,其语域、类型、构词特点、典型性、建构机制、生成理据 / 成因、语用功能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吉益民,2006;徐薇,2011;黄凯,2016;明雨晴,2020;乔怡,2021;李冬明,2022;等)。

新兴颜色词可含有表色成分(如“雾紫、枣泥红棕”),也可不含表色成分(如“枯玫瑰、草莓奶冻色”),有的甚至是没有颜色属性的抽象概念,如“原力”,识解其颜色义无论对汉语母语者还是二语者都较难。虽然新兴颜色词不是汉语二语者的必需词汇,但若他们在中国生活购物,接触到新兴颜色词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了解并理解新兴颜色词对汉语二语者有一定的必要性。

本文以新兴颜色词比较集中、人们很可能会接触到的服装、电子产品和化妆品三个领域为研究范围,以近 30 年出现的 860 个新兴颜色词(服装域 293 个,电子产品域 289 个,化妆品域 278 个)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对不同词法模式新兴颜色词的词义识解进行测试,进而为该类词的二语词义识解和相关的教学提出建议。


、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

新兴颜色词主要用来标注物品色号或说明物品颜色,按线性组合序列可表示为“X + Y”,如“焦糖色、迷雾荆棘、诱惑李子红”中的 X 分别为“焦糖、迷雾、诱惑”,Y 分别为“色、荆棘、李子红”。根据表色成分的性质,新兴颜色词可分为“表色类”和“以物指色类”两个一级类。表色类指词尾为表颜色的成分或“色”的新兴颜色词,如“暮蓝、魅惑黑、月白色、三文鱼色”。以物指色类指借用事物表示相关颜色的新兴颜色词,此类词多是临时表色的,离开情境,就难以表色了,如“冰糖山楂、奶油奥利奥”本指物,标注商品颜色时才表示与物对应的颜色。

(一)表色类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

表色类新兴颜色词 630 个,占 73.3%。这类颜色词的内部差异主要体现在词尾成分上:一类词尾为“红、白、蓝、黑、绿、黄、紫、棕、灰”等基本颜色成分,一类词尾为“色”。

1. 词尾为颜色成分的词法模式

词尾为颜色成分的新兴颜色词有三种词法模式。

(1)X 不切分,Y 为颜色成分,词法模式为“X+ Y 颜色”。如“镜黑、静谧蓝、布鲁克林红、摩卡黑棕”,Y 颜色分别为“黑、蓝、红、黑棕”,“黑棕”指深棕里透着黑。X“镜、布鲁克林、摩卡”使Y 的颜色描述更具体,“静谧”则侧重于突出这种“蓝”带给人们平和宁静的感觉。

(2)X 不切分,Y 为“y1 + y2 颜色”,词法模式为“X +(y1 + y2 颜色)”。如“深茶黑、娇媚浆果红、柔和杏仁白、复古铁锈红”,X 多角度描述“y1+ y2 颜色”所表示的颜色,“深”描述“茶黑”的程度,“娇媚”表明人涂抹上该产品之后所呈现的状态,“柔和”描述“杏仁白”给人的视觉效果,“复古”说明这种红色接近于 20 世纪流行过的某种红色。y1“茶、浆果、杏仁、铁锈”是自然物,限定y2 颜色的范围。

(3)X 为“x1 + x2”,Y 为颜色成分,词法模式为“(x1 + x2)+ Y 颜色”。如“干辣椒红、黑珍珠灰、新年限定红”,Y 颜色表明主色,X“干辣椒、黑珍珠、新年限定”限定主色的范围,其中的 x1从不同角度对 x2 进行修饰限定。如“干辣椒红”以“干”限定“辣椒”的状态,以区别于其他状态下辣椒所呈现的红色;“黑珍珠灰”中的“黑”将“珍珠”与其他颜色的珍珠区分开,且“黑”参与表色,“黑珍珠灰”特指黑中泛灰的颜色;“新年”是特殊节日,环境装饰的主色为红色,“新年限定红”特指过年时红包、对联等对应的大红色。

2. 词尾为“色”的词法模式

词尾为“色”的新兴颜色词有五种词法模式。

(1)X 不切分,为具体物,Y 为“色”,词法模式为“X 物+色”。如“木色、三文鱼色、荷尔蒙色”,X“木、三文鱼”是具体物,颜色鲜明,充当表色成分表义明确;“荷尔蒙”作为人体激素,是抽象物,几乎没有可辨识的颜色,以之表色主要是对某种颜色的功能或状态的隐喻性表达。

(2)X 为“x1 + x2”,x2 为颜色成分,Y 为“色”,词法模式为“(x1 + x2 颜色)+色”。如“冰灰色、冰蓝色、咖褐色、酪黄色、枪灰色、柚红色”,x1修饰限定 x2 颜色,x1 的颜色与 x2 相同(如“咖褐、酪黄”)或近似(如“冰蓝、冰灰、枪灰、柚红”)。虽然“x2 +色”也是颜色词,但我们认为“色”是后附于“x1 + x2”之上的,而不是 x1 与“x2 +色”组配,因为 x1 修饰限定的对象是颜色本身,并非“x2 +色”,脱离了“色”,“x1 + x2”依然表色1。x2 确定主色,x1 限定主色的范围。如“冰灰色”和“枪灰色”的主色都是灰色,实物对比发现,“冰灰色”比“枪灰色”更淡、更通透,就源于“冰”与“枪”的差异。同一个 x1 也可以限定不同的主色,如“冰灰色”和“冰蓝色”源自“冰”在不同状态下所呈现的偏灰或偏蓝的颜色。

(3)X 不切分,Y 为“y +色”,y 含颜色成分,即“y1 + y2 颜色 ”,词法模式为“X +(y1 + y2 颜色+色)”。如“复古草绿色、迷人浅棕色、玫瑰酒红色”,y2 确定主色,y1 细化主色。X 可参与表色,如“玫瑰”有形有色,与“酒红色”共同表达接近于红玫瑰色的酒红色;X 也可不参与表色,如上述词中的“复古、迷人”,这种情形较多。

(4)X 不切分,Y 为“y +色”,y 不是颜色,词法模式为“X +(y +色)”。如“活力珊瑚色、气质牛血色、温柔豆沙色”,y 是具体事物,用以描摹颜色像 y 一样。y 一般不能与 X 直接组配,可与“色”构词,如“珊瑚色、牛血色、豆沙色”。X“活力、气质、温柔”是性状,修饰“y +色”时往往表达颜色与人的某种气质特征相匹配。

(5)X 为“x1 + x2”,x1 和 x2 均非颜色,Y 为“色”,词法模式为“(x1 + x2)+色”。如“肉桂奶茶色、西柚果冻色、糖渍草莓色”,x1“肉桂、西柚”是 x2“奶茶、果冻”的构成材料,二者共同确定整词所表达的颜色;“糖渍”则从加工技术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草莓”的颜色。

(二)以物指色类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

以物指色类新兴颜色词 230 个,占 26.7%。此类颜色词有两种词法模式。

(1)N 物就是表色词,且不切分,词法模式即“N 物”。如“冰岛、肉桂、原力、红酒渍、普罗旺斯”,“冰岛”和“普罗旺斯”是地名,并不直接表色,需要人们通过联想激活“冰岛”接近冰雪的白色和“普罗旺斯”接近薰衣草颜色的紫色;“肉桂”和“红酒渍”本身有颜色,可直接表色;“原力”是没有颜色的抽象概念,需通过激活“星球大战”系列科幻电影的相关知识,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像充满神秘魅力的宇宙一样的蓝灰色。

(2)颜色词包括 X 和 N 物两部分,X 修饰限定N 物,词法模式为“X + N 物”。如“干枫叶、清爽薄荷、吉卜赛玫瑰”,“干”修饰“枫叶”的状态,“清爽”从感官上修饰“薄荷”,“吉卜赛”以该民族自由、浪漫、充满野性的特质激发人们对颜色特点的认知,N 物主要承担表色功能。综上所述,860 个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可分为三级:一级 2 类,二级 4 类,三级 8 类,合计 10 种(见表 1)。强势词法模式为“X + Y 颜色”,占半数以上;“X + N 物”次之,占近 23%;其他 8种均未超过 5%。表色类和词尾为颜色成分分别在一、二级中占比最高,说明颜色成分和“色”的基本表色功能在新兴颜色词中很凸显。覆盖三个领域的有 4 种词法模式:“X + Y 颜色”“X 物+色”“N 物”“X + N 物”;覆盖两个领域的也有 4 种:“X +(y1+ y2 颜色 )”“(x1 + x2)+ Y 颜色 ”“(x1 + x2 颜色 )+色”“X +(y1 + y2 颜色 +色)”,主要是电子产品缺位多;只覆盖一个领域的有 2 种:“X +(y +色)”“(x1 + x2)+色”,均为化妆品独有,说明化妆品的颜色命名更加精细化、多样化。


三、新兴颜色词的二语测试

汉语二语者对不同词法模式新兴颜色词的词义理解如何?这是我们想探究的问题。学界对词义猜测或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境、目标词的成分义及结构、猜词所用的知识、母语背景等(刘颂浩,2001;郭胜春,2004;钱旭菁,2005;干红梅,2009;江新、房艳霞,2012;许艳华,2014;刘玉倩、孟凯,2019;等)。新兴颜色词涉及 10 种词法模式,且分布不均,难以进行混合实验设计,因而本文以简化粗略的词义识解测试大致检验不同词法模式新兴颜色词的二语词义识解,主要观察词义识解难易序列3

(一)词义识解测试设计

1. 研究问题

不同词法模式新兴颜色词的二语词义识解是否有差异?词义识解难易序列如何?

2. 被试

本测试的被试共 80 名,40 名汉语母语者和 40名汉语二语者。母语者为参照组。母语者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非语言学相关专业;二语者为中高级水平,通过 HSK4 级,国籍分布如下:泰国(5 人),英国(4 人),越南、俄罗斯、西班牙、蒙古(各 3人),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日本、德国、意大利(各 2 人),南非、法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波兰、美国、刚果(布)、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各1 人)。

3. 测试材料

为保证每个领域测试词量相等,各领域存在的词法模式优先抽取一个词,再从未被抽中的词中抽词。抽词采用简单随机抽取不放回操作,每次按数量抽样,抽取一个,抽满为止。最终抽取了 30个新兴颜色词作为测试词(见表 2)。

本测试采用无语境测试。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国籍、性别、专业、HSK 等级或学习汉语时长,不计分。第二部分是 30 道“产出解释任务”(江新等,2016),要求被试解释新兴颜色词的词义。测试词中 HSK5 级及以上的字词加注了英译4。问卷设置被试不能修改前面的选项和内容,题目如下。

4. 施测

本测试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施测,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测试题随机排序。对被试的答题时间和速度不做要求,所有被试均在 60 分钟内完成了测试。

5. 成绩计算

新兴颜色词出现得比较晚,没有标准释义可参考,我们参考新兴颜色词对应的产品颜色及通用词典对构词成分的释义,自拟了新兴颜色词的释义,以之为标准评分。参照赵玮(2016)的评分方法,本文的成绩评定分为 5 级,满分 4 分,最低0 分。成绩评定由 8 名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硕士完成。每份问卷由两名评分员分别评分,评分员两两之间的肯德尔系数均高于 0.87,p < 0.01,评分一致性较高。以两名评分员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

(二)结果

不同词法模式新兴颜色词的词义识解平均分序列如表 3 所示。

(三)讨论

词法模式的大类上,表色类识解成绩高,识解难度低,与该类词含颜色成分密不可分。词中含有颜色成分,语言使用者可大致确定主色。如“故宫红”,即使被试没去过故宫或未见过故宫的图片,也能通过“红”知道该词表达的是一种红色。而识解成绩较低的“(x1 + x2)+色”“X +(y +色)”,尽管“色”表明了颜色属性,但颜色成分缺失,若“色”前的修饰成分本身颜色不明,成功识解出颜色义就较难。如“曙光色”,曙光是一种光影,肉眼难以分辨其色,被试不易识解出该词到底表什么颜色。这也是不少词尾为“色”的词仍含有颜色成分〔即“(x1 + x2 颜色)+色”“X +(y1 + y2 颜色+色)”〕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便于识解。

以物指色类词义识解成绩普遍偏低,识解难度较高。两种词法模式“N 物”“X + N 物”中的 N 物一般指向具体的有色物,当选用具象且常见的 N 物时,识解成绩较好,如“锦鲤”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观赏鱼类,颜色鲜明,通过联想可识解出该词所表之色。若以没有实物载体的抽象物指色,它往往不具有明显的颜色属性,被试理解起来就较困难。如汉语二语者和母语者识解抽象的“瑰丽人生、昆仑破晓、原力”颜色义的成绩较低。此外,事物也可能令人忽略颜色义,直接理解为事物,如有被试将“嫩苹果”识解为“粉白色的苹果”。

就具体词来看,含颜色成分或颜色明确的事物类成分的词较易识解,如“茶黑色、故宫红、红酒渍、蜜糖色、烤番茄红、焦糖栗棕、玉青色、雾蓝”。以下因素会影响识解成绩:①若被试的汉语母语或英语存在类似表达,识解成绩往往较高,如“做旧灰蓝色”,被试可能会联想到英语 used denim。②若成分所表事物是经典的或熟悉的,识解会更容易;反之,不易识解。如故宫是中国的经典建筑群,汉语二语者一般比较了解,“故宫红”的识解难度就不大;波尔多是以酿造红酒闻名于世的法国城市,了解这一背景就能识解出“波尔多红”的意义。不过,红酒与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似乎不那么密切,这导致汉语母语者该词的识解成绩和序位都不如二语者;“玉青色”的识解成绩整体不错,但汉语母语者比二语者平均成绩高了 1 分,说明中国人对“玉”的熟识与理解强于二语者;“欧风肉桂色”中的“欧风”对汉语母语者来说不够熟悉,而且过于抽象,不易把握,该词的识解成绩比汉语二语者低。③若成分表色不明或不表色,识解会较难。如“嫩苹果”,苹果有红、黄、绿多种颜色,嫩苹果指哪种颜色不明确;“真爱粉、欧风肉桂色、心动告白色”等虽含有颜色成分或“色”,但修饰成分“真爱、欧风、心动告白”难以为颜色义的识别提供有效信息;“夏日胡杨、昆仑破晓、瑰丽人生、原力”等以物指色,前两词事物颜色不突出,后两词抽象物需调动更多联想,识解难度高。

作者简介

陈梦玲,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孟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国际中文教育。

附注

1 笔者对 207 名汉语母语者的语感调查结果显示,约 85% 倾向于 x1 与 x2 优先组配。这一结果支持我们的分析。

2 表 1 只列出有相应词法模式的领域。表 1 的比重和表 3 的平均分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词义识解序列主要反映词义识解难易度,而非词语习得顺序。词语习得不只包括词义识解,还包括词语产出。感谢审稿专家提醒!

4 由于各词法模式中的新兴颜色词分布不均,我们不对测试词的字频、笔画数、语义透明度等进行控制。


(本文节选自《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4年第1期,更多文章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移步知网下载)


网页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06iYwc_NfQmtaOeXJHoNAvvGXsE1LDAPjjTGJ90BDGXa4a_36tHtN60GmZp4UEQkLN8G2GLv8VSCWorr9xssoOjO8k3HKXYJRR0f2Mu1zsXwGUaNtB77jb2__PwW0J5&uniplatform=NZKPT&flag=copy


2024年第1期


关 于 我 们

·期刊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原名《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718/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716。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

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学术期刊,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

本刊诚邀业内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赐稿,《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编辑部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主要栏目

本刊特稿

主题论坛 

专业建设研究

教师培养发展 

中文教学研究

学习者研究

学术研究新论

二语习得研究

中文测评研究

海外教学动态

国际中文传播

新媒体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研究

综评/综述


_


_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期刊官网投稿)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gjzwjy@fltrp.com  

       ● 联系电话:

      (8610)88819623(赵老师) 

      (8610)88819269(安老师)

·期刊订购信息   

天猫旗舰店

单期购买。通过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当期以及过刊(请用手机淘宝、天猫app扫描二维码进入)。

订阅咨询电话:(8610)88819680


往期精选

1

刊讯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4年第1期

2

喜报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共30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2013—2023年高影响力论文榜单


编辑 | 赵青  张俊睿

美术编辑 | 邓楚杰(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国际汉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